查看原文
其他

我在村里看脱贫|老周的故事:刚刚脱贫,他却把5万块钱捐了

动静贵州 2019-08-14

农历七月,骄阳如炙。2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箐口村,村公所几乎在山顶,站在村广场往远处眺望,能看到村的全貌。广场正对面的山上挺立着一串红色的大字“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”。这九个大字,村里人一出门便能看见。

因着周末的缘故,又恰是镇里赶集的日子,村公所广场分外安静。广场角落的花坛里,一个穿着迷彩服的身影起起伏伏,正用手中的镰刀挖向花坛的地面,铲除杂草。

我走过去,他直起身子,遮阳帽下一张饱满而风霜的脸,他用透着倔强的眼神直直的看着我,左臂红色的袖章特别显眼,上面写着“箐口形象志愿队”。

“老周,在扯草啊?”

“哎,你咋知道我姓周呢?”

“村口孃孃跟我说,如果广场上只有一个人,那就是你老人家。”

老人一边咯咯的笑着,害羞得欲言又止,一边用沾满泥的手将杂草卷成一团,丢到旁边的垃圾桶。我知道,只要平日里天不落雨,周其勋老人便会在广场里管护花草,因为这是他的一份工作。

拾掇完花坛里的杂草,又用镰刀松了松花坛角落的地后,老周邀我到家里做客,他说:“不远,走走就到了。”

一路行去,老周一步一步认真的走在村里的柏油路上,不时瞧瞧路旁的房子,脸上总是微微的带着笑意。

花坛里除草的老周

“村子这几年变化大呀。”我和老周搭了句话。

“大哟,以前咋个能想到有今天,敢都不敢想……”

在这一带的农村,以“箐”字的命名的地方,大多偏僻荒凉,不宜居住,老周家居住的箐口也不例外,村里到镇集市有七、八公里的路程,脚力快些的壮年,来回也得两三个小时。过去,一条仅够马车过的毛路便是村里的主干道,而村里人运些重物时,除了人力便是马车。

“以前的日子难啊……”


大儿患病

老周有四个孩子,大儿子初中没毕业,混到十七八岁便出门打工,想着挣些家用,也为弟妹们挣些学费,却不曾想,外出不到半年,大儿子便回了家。

回了家的大儿子目光呆滞,言语不清。村里人背后细碎的议论“可能进了黑厂”“可能被人打了”“可能遇到事情想不通”……总之,大家都说:“周家的大儿子疯了……”

老周没有深究大儿子患病的原因,只是和老伴带着大儿子四处求医。只要有人给老周介绍医生,不管多远,老周都带着大儿子去试一试。积蓄花光了,儿子的病却不见好转。

老周说:“零几年的时候,我就欠了上万元的账哟,家都维持不下去了……”

靠着种地养家的农人,经不起多大的变故。那几年,为给大儿子治病,二儿子和两个女儿都辍学在家,帮着家里做些农活。没能让孩子们好好读书,一直是老周心里难解的结。

走投无路的老周,反复思考了许久,终于还是选择向村里求助。老周说:“如果不是真勒没得办法,不会给村里添麻烦的……”

村里帮着老周寻访能医治大儿子的医院,终在毕节找到了一家医院。老周说:“也亏遇着一个好医生,他说他也是农村来的,对我们农村人真是照顾呢!

在医院治疗下,大儿子的病情逐渐好转,慢慢地能说清楚话,进行些简单的交流。医生告诉老周,医院花费太高,回去养着吧,但药不能停,每年要花五六百块钱吃药。

大儿子出了院,老周也背负了一身的债。那段日子,他最怕提到与钱有关的事,他说:“想得最多的就是:这个家该怎么维持下去啊?”。

好在政府为老周报销了许多医药费,又落实了低保……总之,尽可能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照顾老周。


奋斗脱贫

被村里的帮助暖着,老周振起了精神,开始养羊、养猪、养牛,家里的3亩土地也跟着村里的号召种了樱桃。几年下来,债总算慢慢还上了,但一家人的日子依旧艰难。

2014年精准扶贫识别,村民们一致同意将老周纳入精准扶贫系统,老周很感动,但戴了贫困的帽子,老周总觉有些丢人。

老周暗自下了脱贫的决心。村里也为老周争取了养殖的补助,老周扩大了养殖规模,日子越过越有希望。

2017年,老周脱贫了,摘掉贫困帽子,三年多的辛苦终换得家庭的改变和老周心里的尊严。除了大儿子,其它的孩子们也都各自有了家,受老周潜移默化的熏陶,几个孩子都勤勤恳恳,把小家经营得挺好。

老周和孙儿孙女们一起时,笑容都是暖的


捐钱修路

老周觉得没了负担,还小有了些积蓄。日子宽裕了,老周心里也闲不住了。

从镇上到村里的路还没修好,镇里的领导说,修路到村里,要占用邻村的土地,因这条路属于通组路项目,是没有匹配征地补偿款的,所以这笔款项得镇里自筹,得30多万。征地就得给人家补偿,土地是农民的命,无偿拿出土地,怎么都说不过的,这个理老周明白。他思忖着,把这几年养羊积攒的全部积蓄5万元给拿了出来。

当老周把装有5万元的包交给镇里时,镇里的领导有些惊讶,镇里没有要求过村民们捐款啊。他们也都清楚老周的家境,这5万元得存许多年呀。镇里领导不愿收,但终究拗不过老周,只好把钱转给财政分局。

钱交了出去,老周转身就走,大家提醒他:还要给开收据。老周笑着说:“钱是拿去修路的,又不是投资,要拿回本还是干嘛?给收据干嘛哟。

老周说:“我日子艰难的时候村里帮了我,我的家才能维持下去,现在没有负担了,轮到我回报的时候了,人要懂的感恩嘛……”

“大儿子不是还在吃药吗?也有负担的。

“我现在羊都养得有15只,还养有一头母猪。村里还让我当了护林员,帮着管理村公所前的草坪啊啥的,一个月有1000块钱呢……”

“大儿子药需要花多少钱呢?

“一年才八九百块,没多大事!

……

我请老周找一下镇里给他的收据,老周摸了摸头,尴尬的笑了笑,在腰间的小包里把收据抽了出来。满是褶皱的收条,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捐款的日期和金额。

拿着收条拍照,老周有些害羞

老周捐钱的收据

“老伴同意你把钱捐给村里修路吗?

“刚开始不同意,后来给她说了道理也就不反对了……”

老周告诉我,老伴一天学也没上过,所以有些道理她一时想不明白。老周跟老伴重复解释用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:“日子艰难的时候村里帮了我们,咱就要懂得感恩,不然心里有亏欠。

“孩子们同意你捐款吗?

“倒也不反对,就是不理解,他们都有自己的家,也不会惦记我存的钱……”

问及村里人对这件事的看法,老周淡淡地说道:“说好说歹的都有,明事理的人觉得做的对,糊涂的人觉得我脑壳有问题……”

村里有喜挑事的人曾怂恿老周老伴:“人家别人拼都要跟上面拼到要钱,你家倒好,反把钱交上去,那可是5万,要回来能做好多事呢?

老伴将这些言语转给了老周,老周觉得这些不过糊涂人说的糊涂话。老周想不明白,自己千方百计想要摘掉的“贫困”帽子,竟有人拼着命去要。老周说:“这人呀,得脸皮有多厚才能做得出争戴贫困帽子的事儿。

2018年底,到村里的路通了,还加铺了柏油,老周捐的钱全都投入这条路,老周的家门口,也有了来来往往的车辆。

老周说:“今天老伴去镇上赶集,就是坐车去的……”

从村口蜿蜒到村里的柏油路


从容生活

看着村子一天比一天好,老周是打心里的高兴。读书的日子,孙儿们从家门口便踏上着新修的柏油路上学,老周要直直的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,直至消失……

老周最担心的还是大儿子,虽然大儿子经过治疗也能像正常人一般劳作,但谈及为他说一门亲事的事儿,大儿子依旧不置可否。老周说,要征得他的同意,得慢慢来。

老周堂屋的外墙上挂着一张习近平夫妇的照片,那是老周自己贴上去的。老周说,那是用来提醒自己时刻要牢记党恩的。

堂屋前的习近平夫妇的画是老周贴上去的

钱捐出去后,老周的生活没什么变化,来问老周的人也不少,老周也不问来的是谁,问什么就答什么。有人告诉老周,有的是记者。老周也不清楚记者是干什么的,只知道“记者”喜欢问这问那的,他也不恼,只是以后有陌生人问老周,他都会问一句:“你是记者吗?

61岁的老周,一头花白的头发像极了他的记性。老周记不住大儿子患病的时间,记不住自己捐钱的时间,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着。

老周说:“日子好了,不用刻意计较时日,多活一天都是享福的呢……”

作者:赵清山

图片:徐晨晰

编辑:李旎

责编:小千

编审:陈薇

新闻多一点:

贵州又公布20个森林康养基地,这些洗肺“圣地”,你去过几个?

当这些美景遇上“V.贵州”短视频大赛,竟激起这样的火花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